蔣志薇以記者敘事力 跨入政界和科技業

【記者馮萱榕報導】「新聞報導他人之事,但我更希望新聞能夠做一些利他的事情。」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DailyView網路溫度計營運長蔣志薇,畢業於輔大新聞傳播學系、英國西敏寺大學新聞系碩士班,曾任TVBS政治中心記者、UDN TV政治中心副主任、彭博商業周刊營運總監、萬里雲科技策略長、新北市政府新聞局局長。蔣志薇以記者的求真精神、敘事能力、創新思維,跨入科技業、公部門,帶領團隊說好真實故事、提升服務績效,自己更是持續學習,不斷挑戰未知、開創未來。

進入新聞系 萌生關懷社會的種子

一九九五年,蔣志薇進入大眾傳播學系新聞組(新聞傳播學系前身)。她表示,雖然沒有如願進入第一志願外文系,但在真正接觸到新聞系之後,心中萌生了關懷公共事務的種子,並立志要成為一名記者,「我覺得記者好像真的能夠改變些什麼,用自己的筆記錄歷史時刻,所以這是一個很有『歷史感』的工作。」

大學時期的蔣志薇將自己當作一塊海綿,廣泛涉獵各式各樣主題文章與書籍,並在大二至畢業期間到飛碟電台實習,除了練習基本播音設備的使用,如轉盤、剪輯音檔,也學習到新聞編採等實務操作。

↑ 蔣志薇從媒體圈跨入科技業、公部門,帶領團隊說好真實故事。攝影/馮萱榕。

蔣志薇說,她有許多基本觀念都是在大學時期養成的,比如她印象最深刻的是習賢德老師會叮囑學生們在採訪時應該穿著正裝、重視自己的儀態。深受習賢德老師的影響,蔣志薇在成為記者後,都會習慣性穿著有領子的服裝上鏡。二〇〇六年,時任國民黨主席、台北市長的馬英九訪問美國,蔣志薇便觀察到華府的記者們普遍穿著正裝,「他們很在意自己的記者形象,希望帶給別人的感覺要穩重,並且是可以信賴的。」

此外,習賢德老師也教導學生在撰寫評論文章時,不要急於下筆,因為在第一時間無法看清事件的全貌,要耐心等待兩、三天,再做評論。在報導時,則要謹守客觀中立。蔣志薇認為,時代在變,觀念在變,但新聞的客觀、中立和平衡不能變,這是最基本的新聞倫理,也是新聞人該有的態度。

成為廣播記者 用聲音傳達訊息

一九九九年,蔣志薇一畢業便到台北之音擔任政治線廣播記者及編播。「雖然我是廣播記者,但我更像是用平面記者的方式去跑新聞。」蔣志薇說,由於廣播記者的上班時間較為彈性,因此她有充裕的時間待在採訪現場和受訪者互動,建立良好的關係。除此之外,她也會利用休假時間跑線,充分瞭解自己負責的領域,大量吸收採訪路線上的專業。

在台北之音工作的同時,蔣志薇也為出國念書做準備,最終申請上以媒體傳播課程聞名的西敏寺大學 (University of Westminster) 。蔣志薇表示,她一直都想跳脫舒適圈,到國外開拓視野,藉由在英國讀書的機會挑戰自我,也一圓大學時期的留學夢。

↑ 蔣志薇曾出席國慶酒會。圖片提供/蔣志薇。

從採訪累積經驗 在職場補足學分 

蔣志薇在英國拿到碩士學位返台後,便進入TVBS國際組擔任編譯。一年後,她就被調去支援政治組,一待就是六年。蔣志薇表示,她印象最深刻的採訪是二〇〇五年時任國民黨副主席的江丙坤率團到中國參訪,這是自一九四九年以來,國民黨中央首次組團往訪,為期五天的行程,從廣州黃花崗、南京中山陵,再到北京人民大會堂,中國官方高度禮遇參訪團,並出動大批公安維持秩序。「我把眼前的事物對應到以前念書的課本內容,在對照之下就覺得一切是那麼的『很像又很不像』。」蔣志薇說,在接下來的兩年內,兩岸高層往來相當頻繁,她也在一次次出訪過程中,看見大陸江山的變化。

二〇〇六年,爆發了震驚國人的國務機要費案。「台灣紅」董事長李慧芬爆料她在君悅大飯店消費的三百萬元統一發票,被其堂姐李碧君轉交給總統夫人吳淑珍核銷國務機要費,此案成為陳水扁家庭密帳案曝光的導火線,更引發民眾譁然。當時,蔣志薇臨時被通知出發前往澳洲布里斯本採訪李慧芬,「出發前只知道要採訪與第一家庭有關的SOGO禮券案,到了當地人生地不熟,只有一個電話號碼,而且打不通,就先和同事在當地解決住宿、交通、網路傳輸的問題。」蔣志薇表示,過了一、兩天後,李慧芬才接了電話,接受獨家專訪。

蔣志薇笑稱,TVBS是她目前職業職涯中最長的一段經歷,她覺得自己很幸運,歷經過傳統媒體尚未被網路跟社群動搖的輝煌年代,記者的身份也讓她很有成就感,即便後來換了工作,仍有人能從電話中認出她的聲音。

↑ 二〇〇六年台北市長選舉投票日,蔣志薇於郝龍斌總部開票連線中。圖片提供/蔣志薇。

接任百年基金會 盼為國家做貢獻

二〇一〇年,蔣志薇受邀接任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基金會副執行長的工作,負責策劃建國百年的相關慶祝活動。蔣志薇在基金會學會怎麼從無到有舉辦一場活動,並努力學習政府採購法、寫標案等,她覺得收獲最大的就是瞭解公部門之間的溝通與思考模式,如何在沒有管理的經驗下帶領一個團隊、教導比自己年長的屬下做事等,這些寶貴的經驗也為日後轉戰公職做好了舖墊。

基金會的工作結束後,蔣志薇重回媒體圈,在聯合影音(UDN TV)政治中心擔任副主任一職。蔣志薇表示,當時聯合報系嘗試數位轉型,因此特別成立影音事業部門,負責推動影音內容的生產及發展,並聘用了一批沒有影音經驗的年輕記者。當時,UDN TV最大的挑戰是要同時兼顧影音新聞的品質和通俗易懂的口語化新聞,主管們也為此花了很多時間培訓人才。「現在想起來都覺得很有趣,有次指派記者針對某議題,把兩場記者會併稿成一則,接近截稿時間,記者還是沒交稿,多番催促後,他才無奈地表示自己不會併稿。」蔣志薇說,併稿、分析稿和過音對有經驗的記者來說是再自然不過的新聞處理,但當時她面對的是還很「質樸」的潛力新人,於是就從頭慢慢教起。

加入彭博賣雜誌 投身科技業變化妝師

二〇一四年,由美國彭博旗下《Bloomberg Businessweek》授權出版的《彭博商業周刊》,在大中華區以雙周刊的形式發售繁體中文版。蔣志薇考量到記者工時長、難以照顧家人等因素,辭去了聯合影音的工作,到《彭博》應徵副總編輯,沒想到最後卻被派任與新聞無關的行政總監一職,負責管理台灣辦公室和規劃銷售通路事宜。

隔年,蔣志薇轉任營運總監,負責統籌公司內各項營運管理工作。「我後來比較沒有在做內容相關的工作,頂多是協助同仁們約訪。」蔣志薇表示,在擔任營運總監期間,她帶領《彭博》團隊去新加坡採訪馬習會。在總統會後記者會上,她也獲得提問機會,向馬英九總統提問在卸任之前是否有「馬習二會」的可能。「這應該是我最後一次以記者的身份發言,我曾經講過一句話,那就是我最大的遺憾是在我的記者生涯裡,沒有採訪過雙方領導的會晤,馬習會也算是圓了我的夢。」蔣志薇強調,她覺得自己很榮幸,也很幸運,參與了不少具有歷史意義的時間節點。

在《彭博》工作的三年期間,蔣志薇每天耳濡目染,透過翻譯雜誌、閱讀每一期內容學習到很多關於科技新創產業的知識。後來,蔣志薇投身科技業,成為雪豹科技的副總經理,負責App的產品行銷。同時,蔣志薇應朋友的邀約,兼任紫牛創業協會理事長,這是由關心台灣行動網路創業的人士與企業共同發起的非營利組織,透過舉辦創業比賽、團隊簡報輔導、跨產業交流等,協助台灣優秀新創團體到國外發展或是找尋投資機會。

蔣志薇在擔任理事長期間,發現某些新創團隊有很多優秀的想法或設計,然而他們不會「說故事」,「資工背景在研發領域天縱英明,可是進到要募資階段,就需要包裝,必須把這些技術轉化成人人聽得懂、吸引人的故事。」於是蔣志薇發揮所長,結合過往的媒體經驗,教導團隊如何「說故事」,帶領台灣優秀新創前進矽谷,向好幾間獨角獸公司(指成立不到十年,但估值十億美元以上,又未在股票市場上市的科技創業公司)學習,並參訪了Facebook、Google和Uber等大公司。

蔣志薇表示,雖然她的專長不是寫程式,也不是研發產品,但她能把團隊的作品包裝成好的故事行銷出去,協助強化品牌深度,「瞭解自己在組織裡的定位非常重要,像我負責行銷,就類似於化妝師的角色!」蔣志薇說道。紫牛創業協會的經歷,也讓蔣志薇在日後成為萬里雲(CloudMile)的策略長,該公司是Google Cloud的合作夥伴,協助企業進行數位轉型與產業升級。

轉戰公職 以創意行銷提升新北市府形象

二〇一八年,蔣志薇透過友人引薦,放棄了科技業高薪的工作,受邀至侯友宜團隊,出任新北市新聞局局長一職。

對蔣志薇而言,新聞局長的工作是一個全新的挑戰,因為她的工作角色從以往身為記者的「監督者」轉變為施政團隊中的「被監督者」,而這份工作也並非大家所想的簡單。蔣志薇表示,她每天起床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通過讀報瞭解輿情、體察民意,接著要參與輿情會議,還要隨時注意各種即時新聞,掌握最新消息,這樣才能加快回應市民的速度,讓民眾更有感。

「市政行銷年輕化」和「數位轉型」是蔣志薇擔任新聞局長期間持續推動的重點工作。當時,新聞局為了強化與網路世代之間的溝通,用了將近一年的時間活化各局處網路社群,建立「小編」編制。蔣志薇認為,「小編」作為政府在網路世界的發言人,傳遞官方資訊不能只是將新聞稿、公文貼上社群,文字內容跟配圖通通都要重新調整,以「有趣、有感、有效」的宣傳方式推動市政,與民眾在線互動,才能讓市民對政府施政有耳目一新的感受。

↑ 二〇二〇年,市府團隊拍攝新北市賀歲影片,用創意拜年讓市民們認識市府團隊。圖片提供/蔣志薇。

除此之外,新北市府也做了很多有記憶點、創意十足的市政行銷,比如「侯SIR出任務」系列影片記錄市長的工作日常,包括關心開學防疫工作、視察三峽區五寮里登革熱防治情形,以及二〇二〇年市長和市府團隊共同挑戰「一鏡到底」的賀歲影片等。「新北女力」系列影片則記錄多位來自不同專業領域的新北市在地優秀女性,同時透過實體論壇,讓人看見新北市豐沛的多元女力。

蔣志薇表示,她以前總覺得人民跟政府是有距離的,所以當她轉換身分、成為公職人員後,便決定化被動為主動,解決民眾的疑惑與需求。像是擔任新聞局長期間,她以女性坐月子的角度去同理居家檢疫者,推出附有十四天免費影音服務的「居家防疫關懷包」,讓待在家裡不能外出的民眾可以看電影和追劇。

蔣志薇強調,新聞局長是政府的化妝師,亦是政府和人民之間溝通的重要橋樑,要謹記「多聽、多看、多忍耐」的原則,並且要保持「真實」,不要對民眾有所隱瞞,才是負責任的態度,「除了要傾聽市民的聲音,更要在適當時機發言,讓民眾知道『政府在做什麼』。」蔣志薇說道。

↑ 二〇二〇年,蔣志薇主持新北市防疫記者會。圖片提供/蔣志薇。

像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新北市舉行了亞洲首場社區感染大規模防疫演習,動員各局處、當地居民、轄內醫院、民間團體、國軍等,以「新北市出現超過三千例大規模感染時之因應對策」作為背景設定,實際模擬防疫應變策略。演習影片上傳至YouTube後,吸引上萬網友觀看及討論。逼真的演習並非為了引起民眾的恐慌,而是為了讓市民知道政府會以嚴謹態度面對防疫工作,並且有超前部署的準備。

二〇二一年八月,蔣志薇轉任觀光旅遊局長,接下承辦新北歡樂耶誕城的重任。面對來勢洶洶的Omicron病毒,觀旅局祭出各種嚴格的防疫措施,像是管制進出口、規劃飲食專區、設置紫外線滅菌燈等,並依據疫情狀況滾動式調整防疫工作。為期三十一天的耶誕活動最終總計吸引超過四百萬人次造訪,也成功讓耶誕城的「樂高耶誕樹」獲得英國知名旅遊媒體「Wanderlust」推薦「全球最令人讚嘆的八棵耶誕樹」的美譽。

今年一月,蔣志薇調任市府顧問兼任新北市文化基金會副董事長,後因家庭與人生有不同的規畫,於四月離開市府團隊。

↑ 蔣志薇於新北市觀光局長任內,辦理新店碧潭「角落小夥伴」裝置藝術展。圖片提供/蔣志薇。

持續學習 人生不設限

蔣志薇離開公部門後,加入以數據分析和人工智慧來瞭解消費者意見、市場趨勢的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擁有知名網路大數據網站「DailyView網路溫度計」),擔任營運長一職。蔣志薇表示,大數據公司建置強大的關鍵引擎輿情分析系統「KEYPO」,目前累計約有三十億筆資料,而這些資料能夠投射出網路上的各種聲音,比如人們對於疫情間的看法是什麼?對於政府的防疫政策滿不滿意?又或者某企業推出新商品,有沒有引起網友討論?「KEYPO」都能將這些資料在短短幾秒鐘之內從新聞、社群、討論區、部落格等平台,分析、分群、分類。

「在我跑新聞的年代,網友的意見是不被採用的,因為新聞講求有憑有據、有名有姓。」蔣志薇表示,記者採訪的是一個人、一群人、一個場景,進而呈現出新聞事件或現象,但是透過大數據每天新增的兩百萬筆網友意見和新聞資訊,她能找出真正全面的熱議話題、正負情緒等,作為決策或行銷上最有力的輔助依據。蔣志薇坦言,時代不一樣了,人人都能是產出者,而所有的行為也將被記錄,如何在數據中讀懂人們的真實含意尤為關鍵。

最後,蔣志薇強調「持續學習」的重要性,與其抱怨時代變得太快,不如調整自己的步伐、努力跟上時代。「我的生活真的不無聊,就是不停的累積,當你增加視野和內涵後,看事情真的可以很從容,也要時時提醒自己要謙虛,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記者時期的經歷讓蔣志薇磨練了膽量與勇氣,當她遇到挫折或困難時,她不會害怕,「找到方法,解決就好」,並永遠不為自己的未來道路設限。


地址:(242062)新北市新莊區中正路510號

電話:(02)2905-2399

電郵:d12@mail.fju.edu.tw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