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振為 穿行於時差之間的國際記者

【記者楊岫恩報導】當川普和金正恩在新加坡會面、文在寅和金正恩在板門店握手,當美國航空母艦在關島軍事演習、馬來西亞航空班機失蹤,當哥斯大黎加發展成綠能模範生、日本出現台灣青年打工族,這些國際新聞現場,都可以看到一位高瘦記者採訪的身影,這位記者是相振為,輔大新聞傳播系系友、卓越新聞獎國際新聞報導獎得主。

剪報剪出未來志向 勇於付諸行動

相振為提到,高中時期由於作業的緣故,他開始剪報,每天最期待的就是翻開報紙的國際版和政治版,他覺得這些新聞相當有趣,印象最深刻的是當年南北韓破冰,共同舉起象徵合作的朝鮮半島旗幟參加奧運。他由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日後以國際外交為核心,報考大學相關科系,幸運推甄上輔仁大學新聞傳播系,奠定了瞭解和分析國際政治議題的厚實根基。

「我大學並不追求學業第一,而是我有一個明確的目標、要做什麼事情。」相振為說道。在眾人茫然徬徨地進入大學、即將開啟職涯探索時,他早已確立好自己想要的目標與方向,並積極付諸實現,除了在校外飲料店打工、接家教、校內的媒體中心工讀之外,他還修習西班牙語文學系的輔系課程。

選擇西班牙語作為輔系,以及在媒體中心的工讀都對他日後在業界有大裨益。相振為解釋,選擇學習西語,是因為台灣的邦交國幾乎都是拉丁語系國家,西語是拉丁語系的重要語言,也是世界第二大語言,既然想要走國際外交與政治這條路,那就必須具備相當的西語能力;媒體中心工讀對他的幫助則是:當時業界正從線性剪接過渡到非線性剪接,膠卷逐漸被取代,媒體中心先一步引進相關攝影機和剪輯軟體,工讀使他能比其他學生擁有更多練習操作的機會,到了業界以後,他能夠以「攝影和剪接都不錯的文字記者」為優勢,甚至有些攝影前輩會向他請教,亦讓他相當有成就感。

邁入職場 體驗各面向的新聞工作

相振為大四時就到民視實習,學習編輯工作。他曾在系上實習媒體《新莊報導》擔任總監,調配各版稿件,將這些經驗活用到電視新聞編排,很快就上手。大學畢業服兵役,退伍後回到民視擔任編輯,相振為認為幕後工作雖然有趣,但缺乏現場採訪經驗,難以精確下標、妥當安排Rundown,以及順利跟外場記者連線,他不想成為同行詬病的「沒見過世面的」編輯,於是申請轉換跑道當記者。

相振為選擇主跑自己最感興趣的軍事線及外交線,他說:「因為當時國內沒什麼人在做這塊,只有編譯在做,但編譯不是記者,他們只是翻譯人家的外電來寫成外國人觀點的作品。」而自己的使命便是寫出「台灣人視角的作品」,像是南北韓的局勢變化和台灣的關聯,是由於從歷史脈絡與政治角力來看,朝鮮半島的局勢會牽涉到美中局勢,而美中局勢又將牽涉到台灣局勢,這是環環相扣的,然而CNN等外國媒體並不會提供給台灣民眾這層資訊。另外,他一開始並不是軍事迷,但電視台分線將軍事及外交綁在一起,他藉由採訪才對軍事產生濃厚興趣,讓他日後走出了專屬於自己「國際軍事」路線和特色,在台灣相對少見。

相振為在採訪中對軍事逐漸入迷,並赴日本岩國拍攝當時最先進的F-35B戰機。 相振為/提供

找到定位後,相振為積極在記者實務上深耕,2014年馬來西亞航空班機失蹤時,他飛到大馬採訪到了失蹤者莊秀玲之家屬,她是機上唯一一位台灣乘客,與馬來西亞華僑丈夫皆生死未卜,相振為是唯一找到這對夫妻家屬的台灣記者,堅守不打擾、不突擊家屬的原則,得到家屬信任並願意受訪,而得到了大獨家。

找到定位 持續深耕專業技能

回民視工作五年之後,相振為跳槽到TVBS,因為TVBS保障他能夠每個月出差進行國際軍事報導,大大提升了他的發揮空間。在TVBS期間,相振為也跑出了許多亮眼的成品,包含了參與文在寅和金正恩的文金會與川普跟金正恩的川金會,更在文金會時獨家專訪了釜山大學的政治學教授羅伯特‧凱利,這也歸功於他在高中時期對於兩韓局勢的長期關注,使他能得心應手地掌握議題。

相振為於文金會時前往韓國進行採訪。 相振為/提供

與國內不同,在國際舞台上和其他大媒體記者較勁,並設法脫穎而出,讓他覺得非常有挑戰性,他說:「記者是書寫歷史的人」,無論是災難或喜事,發生了就得有人記錄下來,而站在歷史第一線記錄的感覺使他興奮與悸動。

另外,2018年美國在關島舉行了兩年一度的「勇敢之盾」演習,是出動航空母艦的重大演習。相振為在演習前三年就向美國申請採訪,來來回回碰壁多次,經過鍥而不捨的努力和誠意,終於獲得同意;採訪前簽上切結書,一五一十地提供身家資料,還要詳細交代拍攝計畫,包括取材角度、拍攝原因、呈現方式等,還接受一連串的盤問跟審查,過程漫長且使人疲憊。但當他登上航空母艦,做出獨家報導,覺得一切辛苦都值得了。

在眾多作品中,他最驕傲的則是「神鬼奇兵阿帕契揭密」,他們團隊耗時兩年不斷跟陸軍司令部溝通,才取得首肯,讓他們進入營區採訪、拍攝,在節目中他們從戰鬥直升機本身的性能、駕機人員的培訓等戰具,到使用的戰術跟戰略,鉅細靡遺地全方位介紹阿帕契直升機,得到許多軍事迷甚至一般民眾的稱讚和點閱,到目前為止,仍尚未有人能超越這系列的報導。

穩定自由的發展 拓展視野更深入國際

在軍事外交線歷練多年後,相振為在2019年轉到三立電視台《消失的國界》製作新聞專題,開始頻繁地以各種國家為題,進行內容產製。他分享自己選擇報導議題的方向:第一個層面是時事,像是澳洲野火、世界博覽會;再來則是年度採訪計畫,專題小組會在去年就決定要做什麼題目;最後就是純粹對某些國家有興趣,想藉此前往一探究竟,將那裡的故事帶回來。

例如,原定在2020年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由於疫情,推遲至今年的11月舉辦,聚焦在「逐步減少化石燃料」等議題上。有鑑於此峰會的重要性,他們便及早規劃,在9月時進入再生能源使用率超過98%的「綠能模範生」哥斯大黎加採訪;他們也考量了疫情的影響力,結合了聯合國呼籲的「恢復受損的生態系統,是對抗病毒最廉價有效的方式」,介紹了當地大藍閃蝶的環境復育、直擊被稱為「末日方舟」的世界第二大種原庫,在10月底播出,趕在峰會之前,提高民眾對環境議題的關注和理解。

在決定內容的過程中,他們也需要透過大量的閱讀,才能發現該國家其他值得探討的議題,再加上實地採訪時與當地人的聊天,得到更多素材,增加專題的深度和廣度,例如得到卓越新聞獎國際新聞報導獎的《史上最大‧漂日行動》,是因為有在日本的朋友觀察到日本社會「缺工」和放寬條件「招工」的現象,相振為調查後發現許多台灣青年傾向去日本打工,才對這個題目產生興趣,進一步以台灣青年漂日、日本政府政策制定、日本企業吸引人才策略、漂日工作實況等面向做內容規劃;其中最困難的部分是在約訪,因為跟日本政府打交道,且日文的用字遣詞比一般對話更講求正式,所以需要請專業人士協助。在節目中他還獨家訪問到了一位尼泊爾勞工,花上了許多時間,並運用各種管道跟對方溝通多次,保證不讓身分曝光,在最後一刻對方才終於點頭受訪;這樣的努力,終於得到卓越新聞獎的肯定。

相振為於2020年獲得卓新獎的殊榮,並上台發表感言。 相振為/提供

網路時代昌盛 挑戰的面臨與化解

然而,《消失的國界》雖然已經播出十三年,但觀眾群依然侷限在某些特定人,因為資訊爆炸時代,閱聽人喜歡「輕薄短小」的新聞,深度報導較難吸引觀眾。曾經有大企業老闆對相振為說:「我不想看這種高大上的東西,因為對我沒有意義,只要告訴我明天菜錢漲多少就好了。」這也真實反應出了觀眾所喜歡的新聞風貌,且要夠有趣才能吸引住觀眾。

面對觀眾群的喜好,日益注重流量與互動的媒體不得不向此投降,甚至產製許多偏向娛樂或簡訊式的新聞短片,這是整個媒體圈正在面臨的最大挑戰;相振為認為,《消失的國界》報導的都是相對冷門卻又要求高專業的內容,但是「就算冷門但還是要去做,就挖得越深,把這條路經營得越好。」他表示記者是資訊的給予者,決定自己要給觀眾什麼東西,他在2021年10月前往哥斯大黎加採訪生態保育、淨零碳法相關的議題,辛苦克服疫情期間的採訪困難,但做出來的成果,收視率卻奇差無比,「差到都想找個洞鑽進去,但收視率很差就不做嗎?不是這樣的,因為我覺得這是重要的、觀眾要知道的,所以就會去做。」

除了堅守自己產製的內容品質,「如何讓自己的好新聞被更多人看到」也成為了相振為所面臨的課題之一,他指出:現在人們越來越少看電視,而是用大量時間瀏覽社群平台或是網路新聞,因此盡可能地將內容輸出在各種平台,並符合各種平台的觀眾習性。

保持初衷並厚植實力 才能培養強大

面對變化不斷的媒體環境,對於即將踏入新聞工作領域的學弟妹,他說:「帶著對新聞工作尊敬的心進來,一起讓這個業界變好,景氣和環境都糟,想改變就從我們現在開始。即便只有一個人,但還是盡自己所能轉動一點點這個東西。」現在也許大家對記者的評價不是很高,但他希望學弟妹也不要因此氣餒,而是更應該記住自己想從事這份行業的初衷,觀眾習性與科技環境都在改變,要適應這些改變唯有先把自己能做的做到最好。

他勉勵學弟妹既然唸了新聞系,就應該到新聞圈走走,了解記者的生態,讀了四年若沒有去嘗試,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他也提到當年上習賢德老師的課時,老師說:「你們人生一定要有三種朋友,第一個就是記者,再來醫師跟律師。」因為人會有生老病死,所以需要醫生;會遇到法律麻煩,所以要找律師;會需要人脈解決問題,這時就必須找記者。這句話對相振為而言受用無窮,也構築了他對新聞工作的想像,身為記者會培養出四通八達的人脈,在工作第一年就會換掉大約三、四盒的名片,不只增廣見聞,也讓自己的人生閱歷在短期內大幅增加。

此外,他認為最重要的就是核心技能的培養,他提到:「你學的東西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用上,但是有一天會成為你很重要的工具。」在剛進入新聞界時由於從事的是編輯工作,他也開始覺得學西班牙語好像沒有什麼用,但開始跑採訪後,就發現大大有用。例如,2016年,他接到巴拿馬大使館的電話,說巴拿馬第一夫人要出席蔡總統就職典禮,大使館把這個專訪交給會西語的相振為,讓他得到了一個獨家。現在西語這項技能也使他在許多國家無往不利,像是前年在巴拉圭與政要有很好的互動,今年在哥斯大黎加也有很棒的採訪經驗。

談到自己的國際軍事外交專長,相振為認為這份專業是需要做出口碑的,只要做出專業度,自然就有公信力,這樣的記者在高流動性的環境中是無可取代的。


地址:(242062)新北市新莊區中正路510號

電話:(02)2905-2399

電郵:d12@mail.fju.edu.tw

%d 位部落客按了讚: